次元壁裂缝已现,三次元真的在从二次元“吸血”吗?
对于二次元、三次元的概念,估计小伙伴都清楚明了,一个真人、一个动画,太好区分了。然而,如果小编说“2.5次元”,你是不是一头雾水?
其实,所谓“2.5次元”,就是由二次元偶像类企划为蓝本而衍生出的声优演唱会和声优见面会,以及由文学、漫画、动画或游戏等二次元题材改编而来的真人剧(音乐剧和舞台剧等)。
在日本,它们的年均出演场次与收入等数据都在连年增长,如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有些大获成功的人气IP已经走出日本,来到海外。
到了今年,它们的体量进一步扩大,各种“event开催”、“舞台剧决定”、“音乐剧决定”的消息层出不穷,大有爆发之势,甚至有日本媒体称2017年是“2.5次元元年”。
相信有人看到“偶像”二字就纳闷了:怎么二次元还和偶像沾上边儿了?其实“二次元”和“偶像”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但是两者的受众却存在着高度的重合。
1、都带“宅”属性
在韩流大行其道的日本,这些偶像团也能屹立于艺能界顶端而不倒,还开创了自成一体的日系偶像流派。
说起具有代表性的日系偶像,既有AKB48、乃木坂46等“48系”、“46系”的女团,又有SMAP、ARASHI等来自杰尼斯事务所的男团。
他们的粉丝为之狂热,从每年占据媒体话题榜和社交网络讨论热度来看便可获知一二。
AKB48每年举办的总选举总能在年度话题榜上排行前列,每张单曲哪位偶像站到封面C位也能在媒体上引起一波疯狂讨论。
而在杰尼斯事务所中,即使是未出道的Junior(类似于“见习生”),也有一批死忠事业粉,疯狂应援以求自己的偶像能早日出道。
所以更别提已经主流出道的团了,各种应援都能够做到无可挑剔。 因此,像《偶像大师》、《Lovelive!》和《歌之王子殿下》、《idolish7》这样将二次元与偶像成功结合在一起的经典案例,就很受二次元宅和偶像宅的喜欢——宅宅们都很爱萌萌哒的美少女与美少年。
他们可以在演唱会现场看着AKB48和ARASHI尖叫,同样也可以看着imas、μ's和QUARTET★NIGHT、TRIGGER尖叫。


再加上现如今的声优行业也逐渐向偶像化发展,“演而优则唱”的声优比比皆是,为这类企划铺实了得天独厚的优良土壤。像这里提到的两个女团和两个男团,在碟片销量、演唱会动员人数等实绩上也是有目共睹的优秀。
例如QUARTET★NIGHT在2016年底发售的单曲《God’s S.T.A.R》。


2、都会给人带来虚幻而美好的体验
诚然,谁会不喜欢漂亮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呢?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颜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好吗?!(哀嚎)
但是二次元里什么都有,你想要什么样的老婆和老公都!可!以!男生喜欢的温柔御姐乖巧萝莉傲娇无口天然呆双马尾blablabla……
女生喜欢的霸道总裁元气帅哥运动少年温柔大天使可爱小天使blablabla……
一个偶像类企划里面能一口气直接给你划拉十来个小哥哥小姐姐,所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萌不上的2333333

3、都很费钱……emmmm很会吸金
这年头,如果有人骂你是“追星狗”,那么请先不要生气,先坐下来冷静一想……
没准人家这是夸你呢?!因为在三次元追个偶像小姐姐或小哥哥那可是要花大把银子的呀,人家这是隐晦地变相地间接地夸你是大富翁。(对不起我这边滚)
首先,各种碟片,CD啊DVD啊BD啊逢出必买,遇到有心水特典的还要复数购入。
其次,各种纸片,明信片啊海报啊生写啊SHOP照啊大限啊场限啊杂志切页啊场刊啊不买会后悔的。
然后,演唱会和见面会,不去不行呀?票有VIP必须抢VIP,买不到的话加价让票也要买,当然保底的普通票也得买起来。
那么,既然有了演唱会和见面会,GOODS也得all一波,什么外套T恤帽子护腕手环毛巾书包钥匙扣统统装备起来,不穿全套谷子见生人简直就是对我偶像的羞辱。(手动滑稽)
最后,偶像代言的产品,如果粉丝们都买买买,销量提升,商家下回还会选我家偶像做代言,这样就又有露脸的活动了。而且我偶像都用的东西,我能不用嘛?当然是第一时间买起来!
最后你会发现,你把你追星买的这些东西价值一算,哇塞!原来我是这么的富有!

请注意,以上只是追真人偶像遇到的场合,如果你饭上了纸片人偶像……?
恭喜你,在以上花销情况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你还多了要买的动画碟片、大手办、小粘土以及各类小周边,比如贴纸、徽章、立牌等。
你看看,每一坑都给你挖好了,就等你来跳。所谓健全成熟的2.5次元产业链,就是照顾到了受众和消费者关心的每一个环节,给出了一个完美且闭环的偶像商法,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2.5次元偶像企划,声优加成功不可没】
说到2.5次元偶像企划,就不免提到“声优偶像化”的话题。
来自2.5次元偶像企划的声优,不同于一般从事歌手副业的声优偶像,因为一般情况下,声优和出演作品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到了2.5次元偶像企划这边,很多企划都是提前确定好出演声优,从而再为声优“量身定制”角色的,因此每一名角色往往都被注入了远比单纯的二次元角色更加鲜活生动的特质,整个人设更加立体,吸粉能力也更加强大。
举个例子:《歌之王子殿下》中QUARTET★NIGHT的成员黑崎兰丸,人物背景就注入了其声优铃木达央本人组建摇滚乐队时候的切身经历。
把鲜活的人设注入进去,很容易引起角色粉丝的共鸣,并对声优产生移情,通过声优和角色的共同融合作用,粉丝便会对这个角色产生一种独特的依恋与崇拜。
而这个角色又出自于一个团体,那么粉丝也会对团体以及整个企划死心塌地。而这一切恰恰就是企划最初所希望的。因为——
因为这样官方就可以开声优live挣大钱了啊!(拍大腿)然后再拿一套上文提到的商法出来,你乖乖掏钱,官方和商家挣大钱盈利,于是再为你的偶像策划新的内容与活动。
如此一来,你的纸片人偶像,生命便得以接近于永生。
【2.5次元真人剧,小演员魅力不可抵挡】
前文提到,2.5次元企划除了二次元偶像类企划外,还有一种形式是二次元改编真人剧(音乐剧和舞台剧等)。
如今日本的2.5次元真人剧已经开始形成产业链,在演出剧场内销售场刊、相关纪念产品、周边产品等已经成为了通常做法。
小编我用《刀剑乱舞》举例。《刀剑乱舞》从一开始的网页游戏上线开始,就伴随着成规模、成体系的周边衍生品开发。
因为讨喜的人物设定和传统的日本刀剑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忠实且狂热的女性玩家。后经过不长的时间(约一年)就发展到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借此又成倍增加。
借着高涨的人气与不灭的势头,《刀剑乱舞》宣布同时推出音乐剧与舞台剧,正式揭开了其本质是个2.5次元企划的事实。
起先这个真人化消息发布后,很多小伙伴内心是消极绝望的:“刀剑男士们异彩纷呈的头毛颜色和夸张时髦的服装风格究竟能不能被还原呢?”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刀剑乱舞》音乐剧与舞台剧获得了空前的绝赞成功,这离不开合适的演员选角、精致的妆容与服装、精湛的唱功与台词功底,还有周边衍生品的开发,这所有的一切都实在是太过于切中少女们的心。
许多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剧团小演员,通过饰演大人气的刀剑男士,成功吸到一波粉,一举改变了自己的星途。
这其中要数佐藤流司和崎山翼收得的加成最为突出。前者借由加州清光一角成功举办了solo live,后者则借由成功扮演石切丸获得的大人气收到了更多重量级漫改真人剧offer,两人现在的人气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刀剑乱舞》这个IP不仅做的很成功,创造了超高的商业价值,而且还为日本动漫游戏产业明确地开辟了一条“打破次元壁”的道路。
下面就让小编我来哭诉一下血泪史吧抹泪:最初被《刀剑乱舞》的画风与游戏模式吸引,在游玩的过程中爱上了本命刀剑男士,然后用爱发电买了好多周边,再后来因为好奇心看了音乐剧,最后被小演员成功地圈粉圈跑了……

简而言之就是,原生作品固有的一批粉丝群,天生自带强大的感召力和宣传力,让宅宅走进剧院看剧,成功奠定了庞大的观众群。
【明明都是花钱买快乐的事,为什么会提到“吸血”呢?】
其实通过小编本人讲述的“星路历程”,各位朋友是否已经能略知一二?
明明一个是从原生作品(游戏)入坑的粉丝,中途因为喜爱角色而购买了大量周边(游戏),也为游玩过程更加顺畅而氪了金(游戏)。
但是自从看了真人剧(音乐剧)就被小演员吸粉了,买了很多角色周边(音乐剧),后来也买票去现场看了剧(音乐剧)。
一个粉丝所能掏出的钱大概是有一个固定额度的,往往是顾此失彼。被真人剧大量“吸”走的粉丝,一时间会加大对真人剧方面的消费力度,但是对游戏的上心程度就会降低。
这时有的粉丝就“幡然醒悟”:这对原生作品(游戏)真的好吗?明明一开始是入坑游戏的,一回首却发现因为利益,官方现在更加“偏爱”2.5次元了。
因为官方的统筹能力不佳,导致纯游戏粉丝被“冷落”。所以纯游戏粉丝就破口大骂:“2.5次元企划就是三次元在吸二次元的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也诚如纯游戏粉丝所说,让人感觉到二次元被吸血,恰恰是因为官方统筹能力不佳所致。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2.5次元企划”还是一个崭新的门类,它从无体统到成系统,不过才数年时间。
即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产业链,也还缺乏和二次元之间的衔接与共通,而这关键的一步,还需要业内人士不断摸索与发现,需要消费者大声地反馈出来。
另一方面,不如说三次元也在为二次元“供血”。原生作品的确向真人剧导入了很高的粉丝数量,但是反过来,单纯为真人剧而来的三次元人士,也有被故事精髓吸引去接触原作,成为原作的粉丝的。
其实小编我反而认为,没有什么纯粹的“吸血”,大概就是“贫血”罢了。(笑)
娱乐方式都是根据时代潮流在变的。世界线如今发展到了7102年(误大),在2.5次元的IP企划层面,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已经不能片面地说是“供血”还是“吸血”了,它们两者之间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形成了一种自带营养循环的良性系统。
打破“次元壁”并非说说就算的口头功夫,而是需要从业者与受众一起,用各自的力量一拳一拳来亲自打破。
【新浪动漫(http://comic.sina.cn/)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有趣信息敬请关注【手机微漫画】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