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著焕发第二春 解析二次元同人文化
最近,笔者的一位朋友兴冲冲的拿着一副《天涯明月刀》的同人图来找笔者,像是发现了宝贝似的,两眼放光,一个劲儿的追问这到底是款什么游戏。我的这位朋友平时对游戏知之甚少,但她却对同人作品产生了极大地兴趣。
我们平时也总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些游戏,你对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也没有玩过,但它总会霸占你的朋友圈、微博,无时无刻都在刷新着它的存在感。至于内容则是五花八门,可能是Coser的美照、知名画师的美图、精心制作的条漫,虽然这些内容看上去可能和原作关系不大,但却是制作精良,人气也是超乎寻常的高,人们称呼他们为“同人作品”。

究竟什么是同人文化?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的“どうじん” ,愿意指有相同兴趣爱好或共同志向的人群。但在国内的ACGN的圈内,这个词有些被曲解和泛化,同人一词开始被泛指那些出自非官方之手,由同好者依照原作进行的再创作产物。随着这些同人作品的种类覆盖领域逐步扩大,这些同人作品已经不再是同好者之间的圈地自萌,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围绕原著的文化——同人文化。

能上升至同人文化层面,证明作品本身有足够的深度
之所以会出现同人作品,与官方的作品设定打有关系,只有那些由优秀的剧情设定,故事“有嚼头”的作品才更容易出现同人作品。同人作品也不外乎几大类:由于官方剧情留白或者暗线设计的补全作品;对官方设定比如CP、结局等不满意,转而以自己的思路重新描绘的作品;与官方的设定无关,单纯的凭借自己的喜好推出的作品。归根结底,这些作品都是以官方的作品为基准诞生的。
这些同人作品一般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不需要考虑商业化的影响,由于不用考虑销量和创作成本,因此同人作品比官方作品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这也是为什么同人作品总能出现让人惊艳的佳作。
同人作品究竟能带来什么?
同人作品不单单是原作品的延续,很多独立出来的作品甚至超越了原作品本身。提到同人自然不能绕过ACG领域的三大同人奇迹——东方、月姬、寒蝉。

1996年,东方之父ZUN发布了东方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东方灵异传》,但当时还是一个简陋的打砖块游戏,直到第二部作品《东方封魔录》开始,东方系列才拥有了现代弹幕游戏的形态。ZUN并不反对同人创作,而是大加鼓励,很多东方系列的作品都是采用了很多同人作品的设定。正是因此,才有了后续十几年同人作品源源不断的涌现,也让东方系列一火十几年。时至今日,东方已经收获了全球无数的拥趸,ZUN也已经成为了吉尼斯纪录上最多同人射击游戏作品的作者,每有漫展,必定会见到东方系列的身影。

不同于官方原作的中立性,同人作品的高度自由让玩家们可以自行组一波CP。同人作品也就出现男性向和女性向分化的特点。在中国,以女性为主力的同人圈文化发展蔚为大观,甚至于成为了“IP时代”的一大支柱。两大十年不倒的神级IP《盗墓笔记》与《全职高手》,背后都有着规模庞大、创作力极为活跃的同人圈受众。而最受中国用户欢迎的,则是从背景上就血脉相连,又提供了足够想象空间的“古代背景作品”,包括古装历史、武侠仙侠、古装言情在内的各种小说、影视、动漫、游戏作品,都自带同人热度,而同人圈用户的开发也成为这些作品的必行手段之一。

以不同的视角来看相同的故事,会品出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同人作品的魅力之一。

而在近些年,随着天刀、剑三、阴阳师等作品在同人圈声势浩大的耕耘,豪气厂商与同人圈知名偶像强强联合,同人圈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许多大神一发作品,关注度和热度甚至于超过一般的偶像明星。
而厂商们也敏感地觉察到,所有作品都会遇到自己的发展瓶颈。游戏、动漫、轻小说都是如此,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自己的热度周期,也有所谓的“创作速度”无法赶上“消化速度”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一个作品能够万年不倒,而同人作品就是突破这一瓶颈的良药,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正是无数鬼才藏身于粉丝中,才有源源不断的同人作品来给原作疯狂续命。
这里我们着重聊一下游戏的同人文化,相较于文学、动漫的同人作品,游戏的同人文化对原著影响最大。不同于文学与动漫,游戏更多的是让玩家们亲身体验游戏世界,而整个游戏的世界观就是一个故事。并不是每一款游戏都需要有一个多么深刻的世界观,但一个有深度、结构严谨的世界观绝对能把游戏太高一个层次。

另外,由于游戏旨在让大家体验游戏,剧情方面以及人设方面不如专注于书写故事的小说、动漫。也正是因为大量的剧情留白与暗线,才让同人作品的创作有更广阔的空间。以天刀为例,其蓬勃繁荣的同人圈里,既有“燕我”“唐我”这样乙女向的同人文化,也有“太白双秀”“唐齐”这样的腐向CP,而男性向的粉丝则沉浸于明月心的美颜盛世、慕情的女友人设或是游戏中高高在上的男性BOSS所带来的强者吸引的魅力之中。
不同粉丝在各自所喜欢的同人领域中圈地自萌,不断产出;而所产出的同人作品又“安利”了许多游戏外的其他受众。同人作品以官方设定为基础,同时又在“反哺”游戏,帮助游戏保持热度,延长寿命——同人与游戏之间最良好的生态,便是形成了这样一个类似于“永动机”的结构。

而游戏的官方自然也不会让这些珍贵的同人作品白白流失,像天刀的官方就在版本宣传期豪气出手,连开七八个同人活动,以高额授权金将优秀同人作品买断,以各种形式反哺到游戏之中。而在日常运营中,则建立了官方设定站和官方同人站,给同人以武器,给同人以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关注同人圈的发展,又岂会不繁荣呢?
在天刀此次7.11沧海云帆版本中,天刀还拿出了核武级的PGC产物。和纯粹草根的UGC相比,PGC是更为专业,更有能力,也更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圈内大神们在官方的邀约和策划下产出的精彩内容。青龙会主题曲《青龙永夜》,群聚了云之泣、河图、清弄、流浪的蛙蛙、音频怪物、老干妈六位古风圈大神献声;其MV微电影则邀来押切、黄山、猴子哥哥、乐乐、扶苏公子、茨木六位一线Coser出演,超豪手笔将无数同人圈受众的偶像齐聚一堂。但制作上却使用了主攻电影原声音乐的陈致逸作曲,专业录音团队制作,专业广告级团队拍摄视频等,可谓是一次资本和创意的完美集合,高品质的产出,和尊重二次元游戏规则的操作手法,收到了极为热烈的反响与效果。

并且随着这种古典风格游戏同人作品的流行,一些比较冷门的国学开始复苏,很多人为了同人作品的创作而去钻研中国的古典文学,比如汉服的设计、古代的用词等等,这些知识用在舞台剧等同人作品创作,会让作品看上去更加严谨,更加有深度。所以,这些国风游戏的同人作品,还间接地带来了一波国学热。
结语
可以说同人文化是同人作品的聚合而成了形态,它包含了粉丝们对于原作的喜爱,同人文化极大的延长了原作品的寿命,带来了原作——同人——原作的良性循环。如果一款游戏真的能够成功建立属于自己的同人文化,那么这款游戏也就成功了一半。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一款游戏或者其他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让更多的人融入进来。
(来源:动漫星空[原创])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