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打开《攻壳机动队》?你需要知道这些!

2017-04-18 新浪动漫 评论0

  4月7日,由寡姐领衔主演的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以下简称《攻壳》)开始国内上映。

  1989年漫画开始连载,虽然在当时漫画内容因远超时代科技的发展显得有些晦涩,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粉丝逐渐被作者士郎正宗讲述的科幻世界及寓意深刻的故事所撼动,于90年代封神,被粉丝推崇为硬科幻、社会、政治及赛博朋克的巅峰之作。

  1995年“怪才”导演押井守将其搬上了电影屏幕,获得空前成功,影响深远。 

  时隔多年,这个动画界的“远古大神”,终于迎来了真人版。不知各位看懂了没?原作中各种设定、名词又了解多少?《攻壳》剧情涉猎冷僻、寓意深刻、构架复杂,为了能在观影时跟上节奏,还是先来熟悉一遍基本设定吧。注意!敲黑板啦!

  所谓“攻壳”

  《攻壳》首先是一部科幻作品。未来的2029年,以光、电子和生化技术为基础的电脑、AI和网络主导着每个人的生活。科技的入侵已经越来越人体内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可移植的终端能够直接植入人体,电子脑的出现模糊了人与机器的界限,另一方面也研发出了机械化改造人体器官的义体技术。因此,人类、生化人与仿生人共同生存在地球上。

  改造后,每个人都有端口,可以跟网络、电脑连接。身体的概念退化为一个电脑终端,是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人和机器似乎只能通过有没有“灵魂(ghost)”来区分。所以,这部漫画还有另一个名字“Ghost in the Shell”

  身体与灵魂切割后,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灵魂的容器,而容器里的内容就极易成为犯罪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专门为对付此类犯罪分子,主人公草薙素子就是其中的一员。所谓攻壳,即“攻击性装甲外骨壳”的缩写,也是机动队的标准配置。

  脑后插管鼻祖

  既是科幻片,总是绕不过科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不过这部漫设定的人脑与网络接连的端口可谓独辟蹊径:在后颈,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义体化和电子脑化。《黑客帝国》也是借鉴了这个设定。

  电子脑

  科技的进步使得可移植的终端逐渐取代了可穿戴终端,最终的发展形态就是电子脑的原型。在微型机械的研发成功和普及后,电子脑开始变得既安全又便宜。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脑化,即把微机械注入大脑,让微机械跟脑神经结合,并且连接到外插头上,连接插口在后颈。由于脑袋里没有感觉神经,电子脑化的过程不会有任何感觉。这样的浪潮裹挟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机共生。

  但随着电子脑化普遍后,人们处在了脑部入侵的危险之下,因为所有人的神经连接的都是共用的外部网络。

  电子脑化后大脑相当于一个微型计算机,目的是应付大量的信息传递,同时可以联入网络,还具有手机的通讯与摄影机的拍摄记录等功能。

  义体

  即为通过机械部件来替代身体器官的假肢技术,也被称做“义体技术”。而幼儿的全身义体化在《攻壳》中是不被提倡的,因为义体要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更换。

  义体人是对全身大部分机能均义体化的人的称呼,因为身体义体化比例较重,所以在水中缺少浮力,只会下沉。

  主人公素子就是个除脑与脊髓外全部义体化的人。她出生前由于航空事故导致母亲身亡,必须使用特殊紧急救护设备脑才得以存活,0岁义体人,是全身义体的第一批使用者,随成长更换过不同的义体。

  公安九课

  主人公素子所在的秘密机关,别名攻壳机动队,专门针对恐怖主义,成员电子脑化与义体化程度高,情报收集能力与战斗能力一流,由命令系统、补给、战术迥异于一般军队的独立部队编成。

  赛博朋克的主题

  赛博朋克,和蒸汽朋克相对,它的出现来自于人们对科学发展方向及成果的未知性的恐惧。其作品通常具有反乌托邦性质和悲观主义色彩,故事构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未来,主角通常是具有反抗性格且技术高超的黑客,作品多探讨人与强权高压的对抗、人与机器的关系等。在美术风格上,赛博朋克主题的电影继承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黑色电影的衣钵,色彩多为单一的冷色调。

  《攻壳》就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把所有故事的背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不见日光的新港市,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义体化、电子脑化链接整个外部网络,这一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机的界限,也使得信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信息是整个赛博朋克的基础。但是,信息日渐庞大和碎片化却也是现实社会面临的问题。

  女主角素子,少校军阶,S级骇客,拥有高度的格斗战、枪战、电子脑战和指挥能力,义体使用的天才。在参与调查的一系列犯罪侦查中,逐渐卷入权利斗争、现实与网络交战的漩涡中,由此带出作者的思考:Ghost in the Shell

  直译为“壳中的灵魂”,改自“Ghost in the machine”,意为“机器中的幽灵”,原为讽刺之意,但士郎正宗却恰以此来呼出赛博朋克的普遍困惑:如果人机界限被打破,大脑能够可移植设备控制、肉体能够被义体取代,甚至意识都能涌现,那么到时的“我”是否还是我,“灵魂”是否真的存在?

  科技的外挂属性

  人类,身体会生老病死或有着各种缺陷和不足,但义体不会;大脑会病变退化甚至坏死,但通过电子脑化,却可以始终保持活跃状态。结合这两样技术,或许人类在摒弃了肉体和人类的身份后,得以实现千百年来的夙愿——获得永生?

  网络的无限性

  如果人类都义体化、电子脑化,接入了共享的网络端口,灵魂将归于何处?“我”的存在是不是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集合,是不是就同质化了?只剩下软件版本的不同而已。

  除此之外,《攻壳》还讨论了很多类似虚拟现实等哲学性问题,主题涵盖广泛而深刻。

  这一点也是真人电影版的难度所在。在原作本就具有极广的设定背景和极深的主线剧情上,每一环节都要精简、压缩和提炼,因此要在2个小时内,把所有的故事都讲清楚是不太现实的。

  IGN 6.8的评分,称其“视觉震撼,剧情不够流畅”。这样的评分多少会令观众热情减退,但到底是不是言不符实?要看过后才能见分晓。

  【新浪动漫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有趣信息敬请关注【手机微漫画】公众账号)

 

热门推荐
微博动漫携手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发布行业规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微博动漫携手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发布行业规范

2019-11-14 19:00:42
微博动漫携手NC SOFT开启全球网漫征集比赛

微博动漫携手NC SOFT开启全球网漫征集比赛

2019-11-01 18:00:33
微博动漫《伞少女梦谈》《万能的外卖小哥哥》入选“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微博动漫《伞少女梦谈》《万能的外卖小哥哥》入选“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2019-10-30 19:00:50
Sina.cn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