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解锁不了的动画技能,他玩的六到飞起!

2017-11-30 新浪动漫 评论0

  自从去年《你的名字。》火之后,新海诚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日本新一代动画监督中的领军人物。

  然而,诚哥即使封了神,短板却依旧是短板。

  其一就是永远不及格的讲故事能力。在我心里,诚哥的神作一直都是《言叶之庭》。

其二就是今天要详细说的镜头语言。

  其二就是今天要详细说的镜头语言。

  刷过诚哥作品的小伙伴,如果我问一句诚哥的风格,你脑子里是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蓝天、白云、轨道、飞机的切换画面。

  自从被网友鼓吹“每帧都能当壁纸后”,这种偏意识流式的蒙太奇镜头切换已经成了新海诚的标配画风,也被无数粉丝欣然接受。

  这样的画面美是美。然而大段的蒙太奇,很容易拖累剧情。也因此,诚哥的故事一直不太出色。

  因为他太在意画面的美感,而分不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给到故事。

既然说起了新海诚,就不能媚俗的要聊到一直被拿来和他比较的吉浦康裕。

  既然说起了新海诚,就不能媚俗的要聊到一直被拿来和他比较的吉浦康裕。

  我知道大家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然而吉浦大大却有足够的资历能够和诚哥相提并论。

  首先,两人都是做独立动画出身。其次,作画的光影效果也很相似。而且先后在同一个CG动画大赛上获过大奖。

(emmm.....两人颜艺倒是不相上下)(emmm.....两人颜艺倒是不相上下)

  霸特,有一点,吉浦大大能秒杀诚哥到无地自容。那就是动画的镜头感。

  说实话,作为一个有着差不多20年动画龄的观众,我从未见过哪个监督能在动画里把镜头感玩的如此出彩。

  在吉浦大大的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运动镜头和长镜头。甚至为了塑造相应的氛围,还增加了抖动和模糊的效果。这妥妥的电影操作啊。

这一特点在他的代表作——《夏娃的时间》里尤其突出。

  这一特点在他的代表作——《夏娃的时间》里尤其突出。

  动画简介

  在未来的日本,人性机器人已经融入人类的生活。受到机器人伦理委员会的影响,把机器人当做“家电”对待成了伦理正确,机器人的“自我”被严重压抑着。

  如此情形之下,有一家叫“夏娃的时间”的咖啡店,秉持着“本店内,人类和机器人并没有区别”的奇怪规定,为机器人和人类提供了一个双向的灰色地带。

  在店里,人形机器人可以收起头顶标志性的电子光环。

  就是在这样一个模糊了人与机器人界限的咖啡店里,吉浦康裕让一个个精心安排的小故事粉墨登场。

  很多人看过《夏娃的时间》后,都有同一个感受:好晕。这正是因为吉浦大大的镜头跳跃感太强烈了。

  口说无凭,估计很多小伙伴就等着我说完,回敬我一句mmp……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夏娃的时间》里的镜头语言,尤其是长镜头的运用。

  【快速横摇+抖动效果模仿了视觉的运动】

  主角陆夫和好基友第一次来到“夏娃的时间”,为了向观众交代咖啡店的大环境,用了摇镜、拉镜和2个全景。

开门后直接一个90°摇镜,非常直观的表现了咖啡厅外的环境。

  开门后直接一个90°摇镜,非常直观的表现了咖啡厅外的环境。

  再者,摇镜同时也实现了场景的转换。全景中一段长长的、昏暗的楼梯,则突出了“夏娃的时间”的神秘感。也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悬念。

注意这里,在全景中,陆夫转头看向了右侧。

  注意这里,在全景中,陆夫转头看向了右侧。

  然后,镜头直接切到了墙上咖啡店的牌子,为了模仿人类视觉的运动,还给镜头加上了抖动效果。因为人眼在转动视线时,会有一个捕捉过程。

  同时,这个镜头切换还实现了视角的转换,让观众从旁观视角来到了主角视角。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

  之后,画面一个快速横摇,模仿了转头的动作,镜头顺利成章的切回了陆夫转回头的动作。

  当然,镜头视角也转回了旁观视角,继续讲故事。

  【两个长镜头交代了咖啡店的大环境】

  随着陆夫和真崎推门而入,一个12秒的运动长镜头,交代了咖啡店一楼的布局,和各个角色的位置。

先是长达5秒的小幅度后拉镜,呈现“夏娃的时间”店门口的这块小黑板。

  先是长达5秒的小幅度后拉镜,呈现“夏娃的时间”店门口的这块小黑板。

  在动画里,“5秒”已经算一个长的时间段。而用5秒来展示同一个画面,是为了强调画面的内容,也就是“夏娃的时间”的规则。

  因为这条规则是贯穿整个作品的重要设定。而且,在动画结尾也交代,黑板里隐藏了能开启人形机器人“自我”的程序。

  然后一个摇镜,画面回到陆夫和真崎身上。镜头也从主角视角跳出回到旁观视角。最后再有一个快速拉镜到全景,展示了整个咖啡厅的一层。到此完成了一个长镜头的闭合。

  之后再接一个8秒的下摇镜头,来展示“夏娃的时间”这个咖啡厅的二层结构。这个下摇表现的建筑透视感,真是一种视觉享受!

  一般来说,摇镜在动画里并不常见。因为这种运动会导致透视角度发生很大变化,给绘制带来很大困难,也很容易造成画面失真。

  而吉浦大大成功的把CG技术融入到手绘中,才有了这么行云流水的镜头。果然科班出身的优势,完全碾压了同期的新海诚。想起《星之声》中那违和感极强的3d作画机甲,我真是满脸尴尬……

  【快速摇镜+对话引导突出了恐怖之感】

  陆夫和真崎猜测这家咖啡店是“灰色地带”,因为这里的人形机器人可以隐藏自己头顶标志性的电子光环。

  为了表现恐怖感,吉浦借由“对话”作剧情引导,并通过一系列摇镜和晃动来完成。甚至为了增强真实感,还做到了声画同步。

每次陆夫转头,镜头都会借由“转头”这个动作发生跳跃。

  每次陆夫转头,镜头都会借由“转头”这个动作发生跳跃。

  最后一个后拉镜头到俯拍大全景,配合一声诡异的音效,突出了咖啡店的不同寻常,以及陆夫和真崎的不安心理。

  不得不赞一下吉浦。在密闭空间内,有什么能比不间断的镜头运动更让观众神经紧张,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呢?

  【模糊+抖动效果表现速度感】

只想说,妹子好颜艺!!!

  只想说,妹子好颜艺!!!

  最后一个6秒的固定镜头,表现空气中的沉重,给观众和陆夫一个情感缓冲的时间。

  【两次拉镜,完成了2个场景、3个角色的换场】

狗血前情:女的发现男的背着她有了小三,然后躲到了咖啡厅的厕所去。

  狗血前情:女的发现男的背着她有了小三,然后躲到了咖啡厅的厕所去。

一个拉镜到全景,然后接一个下摇镜头,这里的镜头动感真是赞到炸裂。

  一个拉镜到全景,然后接一个下摇镜头,这里的镜头动感真是赞到炸裂。

  空间上实现了场景的跳跃,角色上把镜头从男人身上拉倒了陆夫身上。

  一边是明亮且悲伤,一边是昏暗而悲伤。一边是男人的沉默,一边是女人的悲哀。

  这个全景的情感表达和对比也是绝了。

又一个后拉镜头,画面主角从陆夫跳到了女人。

  又一个后拉镜头,画面主角从陆夫跳到了女人。

  这两个拉镜,实现了从近景到全景再到近景的转换,也完成了故事主角从男人到女人一方的转变。

  最后,两处明显的空间转变,还交代清楚了位置关系,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穿梭的长镜头增强了悬念】

  吉浦大大非常擅长利用长镜头在人物间穿梭,并以话语作为剧情引导,来增强演出的效果。

这里配合着真崎的推理,镜头从后方一步步推进。这里配合着真崎的推理,镜头从后方一步步推进。

  从咖啡厅里的人物中横穿而过,最后定格在他自己的身上。正当此刻,真崎也恰好推论出“自己有危险”。

  这一整个长镜头很简单,人物静止、镜头移动,但效果却很突出,从悬疑到凝重。

  【一个慢速度的拉镜表达了情感】

  在真崎和家用机器人Dex之间的隔阂解开后,动画中人物的情感通过一个后拉长镜头渲染了出来。

  随着一个长镜头、一句台词和一个关门的特写,发生在“夏娃的时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也告一段落。

  会有这样动感的镜头表达,完全是因为吉浦大大的个人特色——用对话推动剧情发展的讲故事风格、和舞台剧式的演出风格。

  为了让对话密集的出现,就必须限制动画的场景。所以,在《夏娃的时间》里,基本上只有三处场景:主角陆夫的家、陆夫的学校和“夏娃的时间”咖啡厅。

  然而,过少的场景容易让作品显得枯燥和缺乏张力,为了吸引观众、同时增加故事的悬念,吉浦选择了用大量的镜头语言来调动气氛和叙述故事。

  除此之外,吉浦还在运镜上玩了许多心机,经常一个摇镜就偷换了镜头视角。让观众有种站到了镜头后面、看着动画发生在眼前的错觉,增强了代入感。

  这种华丽、丰富的镜头感,估计你很难在第二个监督的作品中体会到。

  【新浪动漫(http://comic.sina.cn/)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有趣信息敬请关注【手机微漫画】公众账号)(更多有趣信息敬请关注【手机微漫画】公众账号)

热门推荐
微博动漫携手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发布行业规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微博动漫携手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发布行业规范

2019-11-14 19:00:42
微博动漫携手NC SOFT开启全球网漫征集比赛

微博动漫携手NC SOFT开启全球网漫征集比赛

2019-11-01 18:00:33
微博动漫《伞少女梦谈》《万能的外卖小哥哥》入选“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微博动漫《伞少女梦谈》《万能的外卖小哥哥》入选“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2019-10-30 19:00:50
Sina.cn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