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主人公拥有“双身份”的动漫影视作品
双身份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表面及背面都有一层身份,可以相互切换。
目前,“双身份”题材备受观众喜爱,因为拥有双身份或多身份的设定,可以为剧情添加更多趣味性和故事性,给动漫、影视作品的剧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几个优秀的拥有“双身份”设定的动漫影视作品。
日漫:
1、《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鲁路修 帝国皇子VS学园学生VS黑色骑士团

鲁路修表面是帝国皇子与学园学生,而背后,他与神秘少女C.C制定契约,获得GEASS·绝对服从的力量,以“正义者的盟友”Zero作为名称,依靠假面与斗篷掩护身份,组建“黑色骑士团”并加以培养,作为反叛势力的领袖而出现在帝国面前。战斗时主要借助Geass的力量、精密的计算制定战略来作战。
依靠庞大的世界观设定,还有完美的人物性格刻画,再加上一定的哲学思想,《反叛的鲁路修》被称为神作,受到漫友们的喜爱。
2、《空之境界》 两仪式 双重人格与“空”的起源

两仪式生下来就有双重人格,一个是少女人格两仪式,代表阴性、肯定;另一个人格则是两仪织,代表阳性、否定,也是嗜杀的一面。两仪式的另外一个独立的人格,则是“根源式”,是通过肉身链接自身根源“空”的体现。如果说式和织代表阴阳,那么“根源式”就是他们的总和——太极。
《空之境界》被奉为神作,是因为作品的深度之高,世界观之庞大,涵盖了阴阳太极的道家学说,还有佛家的矛盾轮回等等。剧情虽然缓慢,但是每重新看一遍就会有新的体会。《空之境界》2007年剧场版的出现,由此拉开了“型月”庞大世界观的序幕。
3、《内衣教父》 近藤静也 内衣设计师VS帮派大佬

《内衣教父》是日本漫画家新田龙雄的作品。本漫画以诙谐的手法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大小人物的姿态,人物刻画鲜明,深受读者喜爱。
主人公近藤静也就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内衣公司的设计师,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另一方面,他是黑帮集团新鲜组的三代头目,统领着千军万马。
《内衣教父》虽是黑帮题材,但双重身份的设定给作品加上了喜剧的烙印。漫画于2012年12月完结,已发行108卷单行本,销售量超过4400万册。
4、《魔术快斗》、《名侦探柯南》 黑羽快斗 高中生面具下的怪盗基德

黑羽快斗,日本动漫《魔术快斗》主人公以及《名侦探柯南》中的客串角色,17岁。他是江古田高中2年B班学生,阳光、开朗。调皮、幽默,也喜欢使用魔术捉弄别人;发现其8年前去世的父亲黑羽盗一就是怪盗基德后,继承怪盗身份成为第二代怪盗基德,通过大胆的盗窃行为来调查父亲的死因,精通易容术、逃脱术和变声术。发现父亲是被神秘组织暗杀后,便与其为敌,试图瓦解其阴谋。
美漫:
1、《蜘蛛侠》 一面是高中生,一面是蜘蛛侠

蜘蛛侠是美国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本名彼得·帕克,是一名普通高中生。由于意外被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伤,因此获得了蜘蛛一样的超能力,并自制了蛛网发射器,从此化身蜘蛛侠守卫纽约。
2、《蝙蝠侠》 集团老大与守护城市安全的蝙蝠侠

蝙蝠侠是DC旗下的超级英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本名布鲁斯·韦恩,是哥谭市最富有的家族韦恩家族的继承人。他精通各种流派的格斗术,并利用强大的财力制作高科技的装备。白天在别人面前,他是无脑富二代、花花公子;晚上则化身为令罪犯闻风丧胆的黑暗骑士——蝙蝠侠。
3、《超人》 记者小哥有着超能力

超人是DC旗下的超级英雄,原名叫卡尔-艾尔,出生于氪星。在氪星面临毁灭之际,他的父母为其找到了浩瀚宇宙中的新家园——地球,用飞船送走了尚在襁褓中的爱子。飞船坠落在美国堪萨斯州的斯莫威尔,卡尔被农场主肯特夫妇拾获,并以地球克拉克·肯特的地球名字抚养成人。长大后,克拉克成为大都会《星球日报》的新闻记者。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和极强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每每在危机时刻,便穿上蓝色紧身衣,披上红色斗蓬,化身超人挺身而出,行侠仗义,拯救世人。
影视:
1、《无间道》 黑帮安插进警队的卧底VS警队安插进黑帮的卧底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
《无间道》是香港警匪片的一次突破,剧情叙事紧凑,一气呵成。影片使人感动的地方不是大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小人物的内心挣扎。
2、《变脸》 正邪双方的“变脸”激战

《变脸》讲述FBI探员亚瑟追捕恐怖杀手凯斯特长达8年之久,凯斯曾杀害他的儿子,两人因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一次,为了调查致命炸弹的放置地点,亚瑟自愿取下自己的脸皮,换上昏迷中凯斯特的脸,混入监狱与其匪党搭上线,以套出炸弹的放置地点。但是清醒后的凯斯也换上了亚瑟的脸,摇身一变为FBI探员,使亚瑟的家庭与事业陷入了危机,一场正邪两方的激战于是点燃。
3、《奥特曼》系列 普通小兵与拯救地球的外星人

普通小兵变身宇宙超人奥特曼,大战怪兽守护地球,百看不厌。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